一向喜歡豆角蒸面,雖然菜市場就在樓下,買菜也很方便,不過如今不管我怎麼做,都沒法做出兒時的味道。

  小時候,在商洛農村,午飯大多吃面。那時候,人頭大多舍不得買菜。在夏日,土豆、豆角就是主要的蔬菜瞭。於是,每天豆角燴面、豆角蒸面換著吃。相對於燴面,蒸面無疑更香,也更受人們喜愛。那時候,豆角都是自己傢地裡摘的。在春季玉米長出苗後,人們就會在每棵玉米下挖個坑,種上豆角。等豆角長大後,豆角藤就纏在瞭玉米稈上。進入夏季,每棵玉米上都掛著一串串的豆角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有瞭豆角,就可以做蒸面瞭。蒸面的步驟並不復雜,將豆角去絲後,炒到鍋裡,加一點水,將搟好的面放在豆角上,蓋上鍋蓋蒸。等面半熟後,和豆角攪拌到一起,再蒸一下,放上蔥花和香菜。做好後的蒸面呈金黃色,十分可口。往往是一碗不夠,還要再來一碗。

  不過,有時候,因為火候沒有掌握好,也會將面燒焦。

  除瞭蒸面外,有時候,在做瞭玉米糝湯(老傢叫糊湯)或者拌湯後,人們也習慣於將豆角煮進去,也可以煮土豆或者紅薯。煮瞭豆角的糊湯有一種濃濃的香味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所謂的拌湯,就是在白面裡加點水,攪成絮狀,倒入開水鍋裡,煮熟後,呈大小均勻的面疙瘩,然後再放入青菜、豆角、或者打入雞蛋,加入油鹽醬醋等調料。

  而在夏季,母親也會做一些別的小吃來給我們打下牙祭,如攪團、魚魚和涼粉。

  攪團的做法較簡單,將水燒開後,倒入玉米面,燒成糊狀,攪團就做好瞭,吃的時候,就著咸菜、酸菜。所謂的魚魚,就是將攪團倒入漏勺內,底下放一盆涼水,面糊便會從漏勺內流下去,掉入水中,如同一條條小魚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魚魚弄好後,將蓮花白炒熟,加水,將魚魚燴進去。

  這些年在西安街頭,也曾見過賣攪團和魚魚的,不過大多是白面或者淀粉做的,很少再見過玉米面。味道自然也不如小時候的好。

  再來說涼粉。涼粉比起魚魚要更復雜一些。母親一般是將面粉和好後,將面團用一塊佈包起來,放在一盆清水中不斷地揉搓,於是,這盆水慢慢就變成白色瞭。在這個過程中,佈裡面的成團越來越小,最後隻剩下小小的一塊,這就是面筋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然後,將這盆面水倒入鍋裡,加熱後,反復地攪,變成瞭粘稠狀。再將它舀出來,倒入一盆涼水中,等它慢慢沉淀成一塊,冷卻後,便形成瞭一大塊呈圓狀的涼粉。吃的時候將其取出來,切成小塊,加入油、鹽、以及醬油等調料。

  那時候,農村沒有冰箱,也沒有其他解暑的食物,在炎炎夏日午後,吃一盤涼粉,也別有一番滋味。

  吃完瞭涼粉,那剩下的面筋也不會閑著,弄點豆芽或者芹菜,與面筋一起炒一下,也是一道美食哦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不過,在母親做這些小吃的時候,我的主要任務都是燒火,給灶裡加柴,將水燒開,任務就算完成瞭,這也使得我至今仍一樣也沒學會。

  後來,超市有瞭賣的淀粉,吃涼粉時,不用再那麼麻煩,去洗面瞭,隻要將淀粉加入開水鍋裡就行瞭。

從豆角蒸面到涼粉,陜西農村的那些小吃還有多少人記得

  再後來,可能人們的食物種類太多瞭,加上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瞭,老人們年齡也大瞭,這些美食漸漸漸也沒落瞭。過年走親戚,以前飯桌上的蘿卜白菜現在都已換成瞭雞和魚,隻是那些傢常的小吃再也見不到瞭。

  直到上次回傢,舅舅傢桌上放瞭一盤涼粉,我才想起,我已經有二十年沒有吃過這東西瞭。夾一塊送入口中,冰冰的,有點滑,那一瞬,我仿佛又回到瞭童年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